新华社上海3月3日电 题:品“质”焕新,发展见“力”——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追踪
新华社记者
上海,浦江两岸春意盎然。新赛道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科技创新点燃新质生产力“爆点”。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,形成“从0到1”“从1到100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“接力棒”。
向“质”而行,新变革锻造新“质态”
从布局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、元宇宙、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,到谋划未来健康、未来智能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,上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和定力一以贯之、厚积薄发。
——新技术酝酿新“变革”。
1月30日,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科学家团队正式发布大模型开源开放评测体系“司南”,可以为大语言模型、多模态模型等提供一站式评测服务。
2月22日,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杂志发表相关研究成果,存時租储容量达普通光盘上万倍、普通硬盘上百倍的“超级光盘”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,这是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。
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阮昊展示“超级光盘”(2024年2月2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
围绕光子、生命、能源個人空間、海洋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,上海已建、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设施多达20个;瞄准智能制造技术和工艺,上海实现“卡脖子”关键装备、核心部件与工业软件突破40余项……2023年,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.9%,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.4%左右,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.2件。
——新工厂铸就新“质造”。
灯塔工厂、智能工厂、零碳工厂……在上海,一系列“新”工厂不断为智能制造增添发展新动能。
走进正泰电气(松江)智能工厂,一台台大小不一、电压等级不同的变压器,经研发改造从“喝”矿物油变为“喝”植物油,实现可再生、可降解、可防火。
据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叶斌介绍,公司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预计今年销售额可同比增长20%,其中国际业务占比约30%。
——新“链主”打造“共赢链”。2022年起,上海陆续公布两批共25家“工赋链主”培育企业,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40家,带动和赋能上下游企业1500家至2000家。
作为首批被纳入的培育企业,致景科技的“飞梭智纺”平台已接入全国9000多家纺织企业、70多万台织机,实现产能与需求精准匹配,将行业织机开机率提升至70%。
一辆西井科技的无人驾驶重卡Q-Truck(前)在位于上海的无人驾驶商用车联合实验室场地上进行动态测试(2023年9月2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
点“数”成金,新要素澎湃新势能
龙年春节假期,四川四姑娘山附近的民宿大隐与迹·四姑娘几乎天天满房,其中有一半客人来自成渝以外地区。民宿创始人唐曌说,民宿2023年开业,主要是在小红书平台开设账号,定期1對1教學更新。2023年入住率达到90%左右,目前正在计划增加投资。
“种草经济”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增长点。总部位于上海的平台小红书,截至2024年初月活跃用户已超过3亿。用户通过图文、视频、直播等形式记录、分享生活方式,孕育出独特的“种草生态”,帮助商家实现更高效的经济转化,激发消费潜力。
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,上海正在成为数字化生产力的弄潮儿。
在跨境出海服务商飞书深诺总部办公室,一块块大屏实时跳动着来自海外的市场“信号”。“借助大数据分析,企业可以知道哪一款产品谁关注、谁点击、谁有付费意愿、谁下单了,这个反馈闭环最快‘T+1’就能完成,从會議室出租而指导企业更精准完成生产销售。”飞书深诺集团风控副总裁家教陈国阳说。
“坚信数字的力量,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。上海正加快建设‘五个中心’,助力中国制造连接海外消费者,实现国货出海。”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施登定说。
成立上海数据集团、上海数据交易所、上海市数据局……九宮格近年来,上海建设数据要素基础制度,优化生态体系发展。截至目前,上海数据核心企业超1200家,核心产业规模超3800亿元,上海数交所累计挂牌数据产品超过2100个,2023年全年数据交易额超11亿元。
这是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仪式暨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现场(2021年11月25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
扬帆出海,桥头堡链接新动力
在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中出镜的智慧卡车,来自上海的西井科技。无人驾驶重卡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码头穿梭,且逐渐走向海、陆、空、铁、工厂等多式联运物流场景——西井科技近日在中国香港设立国际总部暨海外研发中心。“未来5年,西井科技香港总部将投入3亿港元,吸纳全球人才,参与国际竞争。”西井科技创始人、董事长谭黎敏说。
“让越来越多新质生产力走出去,被看见、被认可”,成为诸多企业家的新年愿望。
2015年创办的寰泰能源,围绕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重点布局,从事新能源电站的投资、建设和运营,在全球范围内并网、在建及储备项目近2吉瓦,总投资逾100亿元。在哈萨克斯坦,公司近两年中标率在40%以上,是当地最大的新能源供应商;在乌兹别克斯坦,公司投资的500兆瓦风电项目是当地最大的山地风电项目,也是第一个以人民币计价的新能源项目。
“从‘授人以鱼’到‘授人以渔’,中国制造正沿着‘一带一路’,带动当地建设的标准化,绿色生产力‘走出去’的脚步越发坚实。”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说。
上海正不断发挥区位与产业优势发展跨境电商。2023年,上海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2623.9亿元,同比增长42.5%,建有海外仓138个,总面积超179万平方米。同期,上海空港口岸小樹屋跨境电商出口申报4.4亿票,比上一年增长近2倍,创历史新高。
2月28日,《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》对外公布,位于浦东新区、规划面积约0.88平方公里的这一合作区,在综合保税区、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上,叠加进出境人员便利化的政策和措施,将“一线放开、二线管住”的制度从货物向自然人拓展。
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说,通过制度性开放、高标准投资贸易经贸规则对接、标准制度管理创新,加快“五个中心”能级提升,使全球贸易投资要素流通更加便利、开放、自由,更有利于将上海打造成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桥头堡。(记者王永前、姚玉洁、龚雯、周蕊)
發佈留言